安徽农垦集团



潘村湖农场:2003年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总结

潘村湖农场:2003年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03-09-05 浏览次数:2635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场和沿淮各地一样, 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在省局(集团公司) 党委关怀和正确指导下,在明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 一指挥下,经过全场干群的团结奋战,终于战胜了洪 魔,保住了家园,并取得了生产自救工作的阶段性胜 利,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现将防汛抗洪救灾工 作总结如下:
一、水雨情及灾情
6月中旬末入梅以后不久,即出现了频繁强降雨。从6月 21日起至7月22日的一个月时间里,降水量累计达 444.4毫米,占到了当地全年降水总量历年平均值的 47%%,是历年同期降水量平均值的近2倍。共出现4次过 程性降水,最大一次过程性降水为158.3毫米(7月8 日—10日),最大一次日降水量为85毫米。7月23日后 随着副高的增强,雨势才逐渐减弱。+ 频繁强降水导致我场周围的淮河、女山湖、护岗河水 位,在很短时间内迅速上涨。7月4日18时,淮河东西涧 水位已达17. 32米,超警戒水位1.22米;7月15日14 时,苏拐外闸水位平淮河警戒水位线;11日18时到22 时,苏拐外水位和淮河浮山水位先后达到17.50米和 18.31米,均创出了水位历史新高,丰收圩被迫放弃; 12日凌晨起苏堤全线临水,至14日6时水位涨至17. 25 米,创下了临水水位最高纪录,直至17日4时后才降至 91年苏堤最高水位线(16.80米)以下;16日18时后淮 河浮山水位降至保证水位线以下,直至8月12日8时后才 降至警戒水位线以下;苏堤水位也直至8月10日18时后 才降至15.1米以下。+ 外水位猛涨尤其是丰收圩溃堤,迫使我场投入了几乎全 部的力量进行苏堤抗洪抢险。此前又由于降水太猛,排 涝不及,致使我场湖区形成了大面积内涝。虽然经奋力 抢排,仍有四、五、六等5个分场约2. 5万亩在地作物 遭受不同程度的涝渍灾害,其中有近3000亩大豆和玉米 绝收。初步统计,农林渔业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39万 元,加上道路交通、房屋、水利设施等方面损毁,因灾 直接经济损失总计约854万元。
+ 二、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回顾
与91年、97年相比,今年汛期内雨量之大,水位之高, 均有过之而无有及,但是实际形成的涝灾损失却轻得 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本届场党委一班人,在省局 及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地方防指统一指挥下,未雨缪 绸,科学决策,精心组织,分类指导,把防汛抗洪救灾 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团结并带领全 场广大干群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出色地完 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 点:
㈠通过加强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对今年淮河汛情有了 提前和充分的防范意识,做到了科学决策。+ 今年4月初,在从个人电脑上得到“2003年5—8月中国 东部降水异常预报”的有关讯息后,场领导班子果断决 策,给机关每个科室配备了一台电脑,并于5月份接入 了宽带网和局域网,这套设施在后来的防汛抗洪过程 中,真正起到了“千里眼”作用。场防汛指挥部主要成 员每天都在电脑前查看天气预报并共同商讨对策。通过 它,提前预测到淮河流域汛期极可能出现持续强降水, 较早地对汛前各项准备工作作了安排;防汛抗洪过程 中,通过它及时掌握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雨情、水情及 其发展趋势, 以此为依据,对排涝、撤退转移、重要 物资搬迁、堤坝抢险等工作进行指挥和调度,从而使防 汛抗洪撤转各项工作都能够较当地乡镇先行一步,真正 做到了科学决策、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㈡扎实地开展了汛前检查工作
在预测到今年淮河流域极有可能出现大汛后,场防汛抗 旱指挥部扎实、及时地开展了对汛前各项准备工作的检 查落实。一是于4月中旬前完成了对包括苏拐电站在内 的场属所有电站、机站、泵房的全面检修和保养工作, 全场现有15台电机和3台柴油机全部通过了试车检验。 苏拐电站10台155KW电机在今年防汛排涝过程中,基本 做到了满负荷无故障运行,为二、四、五、七分场约2 万亩农田除涝降渍立下了汗马功劳。二是于4月底以 前,采取“按受益面积划段、分场包责任段、费用包 干”的办法,集中力量对苏义、李太等干渠进行了全面 彻底的除草清障工作。正由于这项措施落实得到位,才 保证了汛期内沟渠水流畅通,提高了排涝效能,使低洼 田得以尽早退水。三是加快了水利在建工程的建设进 度,使二分场电站节制闸修复工程在6月初即全面完工, 并及时投入了防汛排涝运行。该电站在今年超历史的大 汛情况下,仅耗用3200元的电费即保住了分场3100多 亩大豆,充分体现了水利先进设备的防灾减灾效能,职 工深感欣慰。四是对苏堤农场责任段现状进行了细致现 场排查,并进一步明确了各分场责任段。五是与周边两 个电站提前签订了排灌一揽子协议,为一、三、六分场 约1.3万亩农田汛期提前排水奠定了基础。+ ㈢完善预案,增储物资
根据省局防汛抗旱指挥部以及明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 布置,我场于3月底即发布了《2003年防汛抗旱工作意 见》和《防汛抗旱预案》,制订了《行蓄洪区撤退转移 方案》。《预案》对防汛物资的准备、防汛责任段的划 分、不同汛情和旱情下应采取的措施等,都作了明确具 体的规定;《方案》对撤转的水位指标、撤转步骤、安 置地点、无法安置物资的处置等都作了一一安排。6月 25日,在入汛的第一个降水过程刚过后,正式启动《防 汛预案》并下达了《关于做好排涝和防汛准备工作的通 知》,随即紧锣密鼓地实施排涝和做防汛有关准备工 作。7月5日,在接到明光市防指2号令时,立即启动了 场《行蓄洪区撤退转移方案》,并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对 《方案》作了进一步完善。集中了机关工作人员和学校 教职工近60人,对湖区人员安置意向和公私财产进行了 突击登记,把场“职工之家”礼堂,中学食堂、机关 “职工浴池”等原不属于安置的地点也调整了出来。由 于有了较充分的预案,启动过程中又实事求是地进行了 修订和完善,从而使今年排涝、防汛、撤退转移、安置 等各项工作均做到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在原储备近7000木桩、3. 3万条化纤袋等一系列防汛 物资的基础上,为防大汛,汛前还从管店林业总场增购 了近2000根标准防浪树桩,指派场建筑公司从明光增购 了260根新毛竹,并与明光市防指协调,提前储备了麻 袋,草袋以及砂石等物资。这些物资的提前储备,有效 地保证了后期的抗洪抢险工作。+ ㈣科学调度,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
在利用网络资源准确掌握汛情和天气变化趋势的情况 下,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确立各阶段中心工作和主要 任务,有条不紊地实施了一系列调度和指挥。+ 1、6月下旬,针对雨势逐渐增强但汛情尚不紧急,指挥 部明确提出仍然以在地作物田间管理为中心,以排除内 涝作为重点,连续下发了两个有关加强排涝和田间清沟 沥水工作的通知,除苏拐电站全力投入日夜抢排外,根 据协议敦促李沟、太平和杨洼电站在每次降水到来之 前,先开机腾空渠道。6月下旬间,尽管降水量多达 110.5毫米,周边乡村农田已多处受涝,但由于我场排 水及时,基本未形成内涝。
2、7月上旬前期,当雨势再度增强并宣布进入紧急防汛 期时,指挥部及时对工作重心作了调整。一方面继续抓 紧全力抢排,在外排同时组织有条件的一、二、三分场 开展内排;另一方面提前组织实施对粮食种子、大型动 力机械、机电设备和贵重物品的撤转。到7月7日傍晚 (接到明光市防指2号令后40小时),当湖区其他乡镇 尚在动员和组织陆续进行撤退转移时,我场已全部完成 了撤转工作,为下一步集中精力抗洪抢险腾出了宝贵的 时间。+ 3、7月上旬后期,针对苏堤日益吃紧,指挥部及时决策 将工作重心转向苏堤防汛抗洪。7月10日上午,指挥部 前移到苏堤,首批350名防汛人员上堤,对4个破堤路口 进行了封堵。12日 夜至14日白天,在苏堤水位迅速上 涨并出现多处险情情况下,指挥部果断调集包括机关和 场直单位在内的全场青壮年职工约1500人上堤抢险,终 于安然度过了苏堤最高的一次临水险情。16日 后,针 对农场人力少、堤防段长、险情多、除险任务紧等特殊 情况,指挥部毅然决定借调驻军部队和乡镇民工800多 人抢筑子堰,及时高效地完成了明光防指下达的堤防加 固任务。+ 4、即使在抗洪抢险最紧急关头,也始终不放弃排涝。7 月10日,在丰收圩决定放弃、李沟电站因出现倒灌被迫 关机、雨势依然迅猛、四周水位持续上涨的情况下,经 过慎重分析研究,指挥部果断决策,只要潘村洼不行 洪,排涝决不停止。一方面继续督促太平和杨洼电站加 大排量,责成苏拐电站和分场内排站不惜一切代价确保 满负荷运转。对苏拐电站超水位运行、竖井出现泵水外 溢现象,在征得省局防指技术专家同意后,作了应急技 术处理。另一方面指令后勤保障组为场内4个排涝站点 分别配备了竹筏或轮胎筏以备不测。事实证明,这一决 策大胆而又正确。正是这一“以坚持排涝不动摇为主 线”的决策思想,才使得我场最终既同当地军民一道抵 御了洪灾,又独立地战胜了涝灾。
5、7月中旬后期起,随着雨势减弱和汛情的逐步平缓, 根据集团公司指示精神,指挥部随即把工作重点转向生 产自救,及时下发了《潘村湖农场农业生产自救实施意 见》;对因水涝造成减产和绝收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 紧急调集一万斤绿豆种,无偿提供给重灾家庭农场补 种,并按每亩5斤尿素补贴给补种户;指导轻灾户采取 以稠补稀办法移栽大豆,指导未受灾户或退水早的田块 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截至8月上旬末,共补种绿豆 2300亩,移栽大豆近6000亩,24000亩大豆全部完成了 化除、治虫、追肥等阶段性田管工作。+ ㈤、通过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严明纪律,确保了政令 畅通
为确保防汛抗洪工作上下步调一致,场防指从春天起就 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进行了调整和布署。3月下旬 成立了场防汛抗旱及撤退转移安置指挥部,并设立了人 员安置、设备撤转、安全保卫等6个专项工作组,场领 导亲自挂帅,机关科室和有关工商单位负责人分别担任 指挥部成员和工作组长,同期各单位也相继建立了相应 组织。根据《防洪法》和《防汛条例》有关规定,订立 了一整套责任制度,明确规定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相 关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从而落实了责任制,进入 紧急防汛期后,指挥部及时转发了《安徽省防汛抗旱纪 律》和《安徽省抗洪救灾八大纪律》,对极个别阵前不 团结、违抗指令、临阵脱逃的干部职工进行了严肃处 理,对部分防段领导班子作了临时调整,对少数借故不 参加抗洪抢险的职工给予了经济处罚。
㈥、真正做到了凝心聚力、协调团结
面对今年特大洪涝灾害,不管是场内干部群众、基层各 单位,还是当地政府和水利部门,都表现了空前的团 结、协作精神,做到了众志成城。+ 场防汛抗旱指挥部一班人,从汛期一开始就一直奔波在 第一线。前期,他们逐个跑遍了李沟、太平、杨洼、苏 拐电站和各分场,检查落实排涝工作,察看田间灾情。 进入紧急防汛期后,干脆吃住在办公室,以便随时掌握 情况和指挥协调。转入苏堤抗洪防汛后,场防指领导亲 自带领第一批上堤人员驻守苏堤,并连续在堤上奋战了 近十个昼夜。尽管他们个个身体消瘦了、皮肤晒黑了、 嗓子哑了,但却领导全场职工最终战胜了洪涝灾害。共 产党员、退伍军人、四分场青年职工黄立勇,从7月10 日 上堤后的近20天里,就一次没回过家,几次作人员 换防,他都坚持留了下来,就连后期他爱人劝说他回家 洗个澡,换件衣服,他也没答应,一直坚持到了退水以 后。共产党员、原机关招待所分流转岗人员丁可同志, 本不在上堤名单之列,但当他得知苏堤吃紧后,主动加 入抗洪队伍。机关人员汛期主要担负运送防汛物资的任 务,由于男同志大多已上堤,7名女同志克服了自身体 力的不足,硬是和几名男同志一起将近8.5万条麻袋、 草袋和300根标准防浪桩装运上堤。防汛抗洪期间,此 类感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可谓层出不穷。
李沟、太平、杨洼电站承担着我场一、三、六分场排涝 合同任务。由于上述排区涉及场地两方,地方段河道内 杂草严重,阻碍了正常排涝,一、三、六分场便主动带 人前往帮助清除机塘内水草,7月上旬为答谢三个电 站,场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林贤传亲自带队前往慰 问。整个汛期内,电站和我场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 系,为减轻一、三、六分场洪涝灾害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三、对今年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启示
1、必须有充分的汛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汛既是一项常年工作, 也是一项突击性工作,稍有准备不足,就有可能导致某 环节甚至全盘工作的被动。今年我场防汛抗洪工作,从 整体上看,准备是充分的,但也存在环节上的不足。比 如,由于苏堤东段1 .5公里上堤路水毁严重,修复不 及,导致整个东段防汛物资供给不畅,加大了抢险难 度。汛前没能在戗堤处预先堆放土,结果上堤后出现了 “取土难”。通过今年的防汛抗洪,我们深刻体会到了 汛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认识到汛前准备工作至少应 七个方面:+ ⑴思想准备
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广泛宣传防汛抗洪的有关方针政策 及农场自然气候特点,充分强调做好防汛工作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克服麻痹侥幸心理,树立“防重于抢”的思 想,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⑵组织准备
建立健全防汛指挥系统和办事机构,实行以总场指挥 长、分段指挥长为核心的分级管理责任制,岗位责任 制、技术责任制和值班工作责任制等。落实专业性和群 众性的防汛抢险队伍,如机电抢险队,民兵预备役抢险 突击队等。+ ⑶方案准备
同时制定包括排涝、抗旱、防汛抗洪、撤退转移安置的 整体方案,分别制定各类具体方案,并报省局和明光市 防指批准执行。+ ⑷工程准备
对各类防汛排灌工程进行全面的汛前检查,以便及时发 现薄弱环节,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对影响安全的问 题,及时加以处理,使工程保持良好状态。对一时难以 处理的问题,及时制定安全度汛方案,确保水利工程安 全度汛。+ ⑸气象和水文工作准备
提前和及时与气象、水文部门取得联系,对本场和周边 地区短、中、长期天气趋势以及水文情报有详细的了 解。+ ⑹通信设施准备
对各单位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以及地方防指通讯信息 (包括电话、手机号码)进行收集、编印和发放,对内 部机构、成员通讯设备要求全天候开通。+ ⑺物资和器材准备+ 防汛物资实行分级负担、分级储备、分级使用、分级管 理、统筹调度的原则。场级储备物资主要用于苏拐电站 及苏堤各破堤口段的防汛抢险。分场级储备物资主要用 于本分场责任段内的防汛抢险。常备防汛物资和器材 有:块石、编织袋、草袋、麻袋、土工布、土、砂、碎 石、水泥、木材、钢材、铅丝、芦席、绳索、挖抬工 具、照明设备、备用电源、运输工具、报警设备等。+ 2、必须树立“信息优先”的观念+ 防汛抗洪救灾,必须要有前瞻意识。所谓未雨绸缪、运 筹帷幄,正是因为事先对各种信息有全面准确地判断和 把握的结果。我场今年防汛抗洪排涝救灾工作之所以处 处主动,主观上是重视了信息的作用,客观上则由于建 立并具备了水情、雨情、气象预测等网络信息收集的硬 件条件。投资回报率之高,出乎了原先的预料。我们将 继续应用好这套信息设备,进一步树立“信息优先”的 观念,指导今后包括防汛抗洪和午秋两季收种内的各项 农业生产工作。+ 3、排涝必须作为农场汛期各项工作的主线
我场地处潘村洼“锅底区”,遇涝则成为汇水区,旱时 则又成为供水区。+ 在此状况下,“分区确保、分片治理”的农垦治水原则 就显得愈加重要。今年防汛抗洪过程中,我场自始至终 坚持了“一排到底”这一主线,使得我场“大灾之年无 大灾”,在地作物损失明显小于当地乡镇。实践证明是 行之有效的。当然,由于农垦经济发展速度的趋前,农 场与周边乡镇农业人工环境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这一主 线能够持续多久还有待于探讨。+ 4、必须注重发挥骨干水利工程的巨大作用
在以排涝为主线的现实条件下,发挥骨干水利工程作 用,短时期内仍是我场减轻洪涝灾害的最有效手段。正 是由于苏拐电站和二分场电站的日夜抢排,才使得我场 二、四、五、七等4个分场近2万亩田的大多数未受淹, 也正是因为周边电站的积极排涝,才使我一、三、六等 3个分场尽早实现退水,保住了绝大部分农田。与91、 97年同期相比,一、二、三分场的灾情明显较轻,充分 体现了骨干水利工程的巨大现实作用。因此,今后一段 时期内,仍必须注重发挥这一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 个作用的保持,也许需要付出经济的、甚至法律的代 价!+ 5、对基本群众的法制教育,仍是农场防汛抗洪工作所 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今年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仍有少数职工拒不 上堤或借故不回场,结果在职工队伍中引起不小的反 响。但是,农场属于国有农业企业,无法行使政府职 能,更不能强制实行义务工,这就使得农场在行政执法 行为上显得苍白无力。虽然我场采取了“不出工则出 钱”的内部政策,但因缺少法律依据,最终也难以站住 脚。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体职工政法意识,使绝大多 数职工树立爱场如家、荣辱与共的思想意识,对于极少 数麻漠不仁者,只能采取清理职工队伍的措施。该办法 是否妥当,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胜华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