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



实施“科技兴场”战略 加快建设小康农场

实施“科技兴场”战略 加快建设小康农场

发布日期:2003-05-30 浏览次数:3126

大圹圩农场近年来坚持走“科技兴场”之路,通过 内引外联,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千方百计提高劳 动者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2002年粮食平均亩产940 公斤,是1985年389公斤的2.4倍;利润232万元是 1985年23.4万元的9.9倍,职工年收入为7000元。农 场先后被授予“安徽省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 “全国农机管理标准化先进单位”、“安徽省百家 最佳经济效益单位”、“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 位”、“安徽省绿色食品先进生产企业”等荣誉称 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农场 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依靠科技才能加快农场经济 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近年来,农场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设 立了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各基层单位都配备了专职 技术员,一个集决策、推广、咨询、服务为一体的 科技体系在农场初步建立。我们还把各单位科技工 作列入检查考核奖惩内容,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农场 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

二、内引外联,培养壮大农场科技队伍整体实力
我场目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9人,其中中高级 职称40人,他们是我们实施“科技兴场”的中坚力 量。科技兴场必须选准突破口,良种是科技的载 体,多年来,我场十分重视同省内外科研院校开展 横向联系,搞好科技协作,努力提高我场良种生产 科技含量。通过不懈努力,目前我们已同安徽农学 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武进 鬲湖良种场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协作 关系,并先后聘请了程顺和、杨赞林、张洪熙、江 祺祥、杨图南、陆士龙、朱庆森、彭永欣、丁伦友 等一批知名专家和教授到农场授课或担任农场科技 顾问。在科研协作单位专家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 我场在稻麦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稻麦高产栽 培,新型农药、秸秆还田、微肥的推广应用等领域 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多次获多项省部推广奖、科 技进步奖。在新品种推广方面农场生产繁殖的扬麦 158、皖麦33、扬麦10、扬麦12号等小麦品种,镇稻 2号、武育粳3号、99-15、99-8等新品种中,由于其 品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不但满足 农场优质稻麦生产需要,同时也深受广大农民的喜 爱。在高产栽培技术方面,我场推广应用了凌启鸿 教授的叶龄模式栽培技术,实现了稻麦生产的程序 化、数据化,从而促进了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在良 种繁育体系方面,南京农业大学良种繁育新技术的 推广应用,即株系循环法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场 良种生产质量和数量,成本大幅下降,效率、效益 成倍上升。近年来,农场每年向社会提供稻麦良种 1000万公斤以上,良种销往江苏、安徽、河南三省 的二十多个市县,年获利200余万元,产生了明显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农场已形成以种子站 为龙头,各分场为基地,集科研、生产、仓贮、加 工、销售为一体较为完善的原良种繁育体系。

三、加大投入,切实提高农场整体科技水平和竞争 力
未来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为此农场 一方面增加投入加强学校基础教育。进入“九五” 农场每年对教育的投入都在50万元左右。在上级有 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96年投入96.2万元,新建 了一栋1483平方米的新教学楼,2001年投入10.8万 元增添电脑教室,这都为教学环境的改善和教学质 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目前农场学校初中重点高中 升学率在天长市名列前茅。另一方面,农场采用 “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培养一批高素质劳动 者,农场投入90万元新建了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集 科研、培训、经营于一体的科技楼。在这里每年都 请科研协作单位的专家、学者结合农时就农技、农 机、植保等专题,安排3-5次讲课,农业行管人员及 部分职工参加,在办好场内培训班的同时,每年都 要公派数十人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紧跟科技发 展步伐。农场每年都组织科技人员结合农时、农事 编发《科普》、《实用技术信息》、《病虫情报》 等资料,分发到各家庭农场手中,引导职工学科 学、用科学,科学种田使职工家庭农场亩均效益由 2000年底的每亩10元,到2002年底上升到每亩208 元,用职工自己的话说“科学种田不服不行”。 同时,农场多方积聚财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 入,“九五”期间农场生产性投入达1205.5万元, 这些投入主要用于购买新型大功率收获、耕整地机 械、排灌电站、水泥晒场、烘干加工设备等。这些 基础设施的建成,大大提高了农场农业的抗灾能 力。如2000年秋收遇长期连阴雨,大部分农场及农 村秋种小麦无法进行,而农场利用自身的机械化优 势,科学指挥,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当年12月 底前完成了秋种任务,由于晚播又遇当季春旱,小 麦较上年减产41%%,但所有小麦品种都加工作为种 子 销售,实际收益比上年还增加8%%。
近年来,我们通过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注重发挥 科技的先导作用,在良种繁育推广、稻麦高产栽 培、农田化学除草、秸秆还田、农业机械化、绿色 食品生产等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农场的科技 含量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十六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我场广大职工正与 时俱进向科技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如农产品深加 工、特种水产养殖、特种畜禽养殖等专业户不断涌 现,其效益与传统农业相比成倍增加,它不但促进 职工收入的增加,同时还促进了人们思想认识的转 变。作为国有农业企业,农业的“国家队”,我们 要顺应时代,顺应潮流,充分利用自身组织化程度 高、土地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等优势,积极引 导,加速发展,努力把农场建设成为科技示范基 地、产业化龙头、现代化样板和区域经济中心。
(大圹圩农场 徐成银)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胜华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