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



敬亭绿雪笔会报道二:文学名家皖南聊茶经

敬亭绿雪笔会报道二:文学名家皖南聊茶经

发布日期:2003-04-21 浏览次数:3113

正在省文联文艺创作基地——宣城敬亭山茶场举行 的首届“敬亭绿雪”笔会,邀来了著名作家、评论 家邓友梅、邵燕祥、王火、吴泰昌及我省著名文艺 家鲁彦周、苏中等人,文学大家们在踏青、赏景之 余,与安徽的茶叶专家们品茶、论道,畅谈其独到 观点。

邓友梅:以茶论道
操着一口纯正京腔的邓老,虽然已经72岁高龄, 可是精神充沛,风趣幽默,笔会中他一开口就逗得 大家开怀大笑,活脱脱一个“老顽童”。在参加笔 会的诸位大家中,老爷子算得上是最懂行的茶客 了。他自豪地告诉我们,他7岁开始喝茶,已经有 65年的茶龄了。当被问到平时在家怎么喝茶时, 老爷子直言不讳:“太太喝茶的要求很严格,重视 茶具、水温、程序等,她在家我们喝茶就讲究;她 不在家,我就用大茶壶泡上一壶好茶,我们大老爷 们只要茶味道好就行。”
对于茶道,老爷子很有研究。在观看了笔会主办方 安排的茶艺表演后,表演者将一杯杯茶端给各位大 家品尝,老爷子很专业地告诉其他人:“先要闻茶 香,然后再品茶。”他还指出了茶艺表演中的缺 憾,选用的玻璃杯太矮,看不见茶叶往下沉,不够 完美。他认为,安徽是产茶大省,有得天独厚的条 件来发扬茶文化,关键要将中国最传统的民族文化 特色展示出来,才能给人强烈冲击,看过一次一辈 子都忘不了。

邵燕祥:以茶作文
顶着著名诗人、杂文家等头衔的邵老,外表看起来 貌不惊人,可一开口就让我们感觉到了他的温文儒 雅。老先生言语轻柔,语气极为谦逊,对于敬亭山 的青山秀水赞不绝口,“小的时候读李白的诗‘宣 城还见杜鹃花’,就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向往。19 77年我曾来过宣城,但没去敬亭山。这里的环境 很好,空气新鲜,我在北京街头不敢深呼吸,只可 惜时间太短。”记者问他,笔会结束后,会不会为 安徽的茶写一些安徽农垦集团,他很认真地回答,“我希望 能写出一些东西。”
提起喝茶,邵老自谦是外行,但聊起茶经却俨然是 “门内汉”。他说,40岁在医生建议下开始喝 茶,目前茶龄30年,只能够品出茶的好坏。他认 为,喝茶不仅可以品,还可以看,尤其是喝绿茶, 喝茶前,透过玻璃杯,看茶叶缓缓下沉,慢慢扩 散,极有味道。他说,安徽的茶是好茶,像黄山云 雾、霍山黄芽还有这里的敬亭绿雪,都很好。但一 个好的品牌要流传百年、千年,得杜绝一切假冒伪 劣,这就要在创品牌的同时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 不论是茶场经营者,还是当地百姓或政府部门,都 要珍惜、维护当地名茶的品牌。

吴泰昌:以茶思乡 吴老是此行外省大家中唯一的安徽人,他老家在当 涂,因为得天独厚的家乡“地域优势”,他总是有 最好最新的安徽茶,也因此成为京城“文人茶客” 的中心人物。“很多朋友来我家就是品茶的,我家 的好茶在圈子里也很有名。”第一次去泰昌老师家 的人都惊诧于他的两个大冰箱,其中一个就是“茶 叶专用冰箱”,为保证茶叶不串味决不放其他东 西。因为保养得当,去年的陈茶有时还被朋友误认 为新茶。
以玻璃杯、引北京香山的泉水、泡制一杯清香怡人 的浓茶,是吴泰昌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任务。虽然北 京有很多茶艺馆,但他还是喜欢自己泡茶,待客款 友,别有韵味,品茶俨然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吴 泰昌喜喝绿茶,他说是因为乡情“作怪”,谁让咱 们安徽的绿茶有名呢。吴泰昌为徽茶写了很多文 章,1983年他路过宣城到屯溪时还特意写过 “敬亭绿雪”。“茶文化本身就寄托着人文感情, 一个文人怎能不喜欢家乡的茶呢?”吴泰昌的这句 话代表了皖籍作家的心声。

鲁彦周:以茶为友
鲁老自谦只是老茶客,不是品茶行家。有几十年茶 龄的他毫不讳言年轻时和烟、酒、茶都是好朋友, 可是如今有点年纪了,医生告诫他不要抽烟、喝 酒,三个朋友里面就只剩下了“茶”,这个朋友恐 怕一辈子也甩不掉了。
因为鲁老的人缘好,他每年都免不了大包小包地往 外地朋友那里寄茶叶。茶叶成了鲁老和朋友联系感 情的纽带,他也很高兴能多向外地朋友推荐安徽的 茶。鲁老说,安徽原本是茶叶之乡,明朝更是鼎盛 时期,那时茶叶的品种非常多,但是现在有些工艺 已经失传了,像敬亭绿雪也失传过,到了上个世纪 70年代才恢复,但是我们的推广工作还做得不 够,茶叶本身是和文化结合的,文化人也该多为茶 文化呐喊。
江淮晨报记者 刁迎庆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胜华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