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



农业部:关于做好2003年科教兴农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做好2003年科教兴农工作的意见

发布日期:2003-03-04 浏览次数:3224

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 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促进农产品竞 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必须紧紧依靠农 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实施科教兴农,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着力 点和关键。我部把2003年作为“全国农业科技 年”,大力开展农业科研、技术引进、成果转化、 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力争把科教兴农工作推向一 个新的阶段。为此,2003年要集中力量抓好9项重点 工作。+ 一、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总体要求,以 农产品核心技术攻关为突破口,实施《优势农产品 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计划》,加强优良品种选育, 改善品质,提高质量,优化栽培技术,降低生产成 本,为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发挥提供科技 保障。2003年重点抓好高油大豆、专用小麦、专用 玉米、棉花和牛奶等优势农产品的核心技术攻关。 + 高油大豆育种及栽培技术以提高单产和含油率为重 点。在东北主产区选育单产160公斤、含油率 22-23%的高产、高油、抗病、抗虫大豆新品种, 完善模式化栽培技术,努力降低成本,满足国内豆 油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替代部分进口,尽快抢占 国内增量市场。+ 专用小麦研究以提高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为重点。 培育适合黄淮及东北地区种植的强筋面包和面条小 麦、长江下游地区种植的饼干糕点小麦品种。完善 “小麦节水省肥高产简化四统一”技术体系,实现 黄淮地区小麦全生长期浇水2-3次,亩节水50立方 米,氮肥利用率提高到40%,亩产500公斤。+ 专用玉米主攻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筛选优质专用 玉米杂交种,其中饲料用玉米粗蛋白含量达到9%, 高油玉米含油量达到9%,发酵工业用玉米淀粉含量 达到72%。研究少免耕技术,开发长效复合肥,使 每亩肥料投入成本降低30-40元。研究低水分玉米 生产技术,使东北春玉米区收获期籽粒含水量降至 30%以下。+ 棉花主攻提高质量及产量、提高抗病虫特性和降低 生产成本。选育抗黄萎病的转抗虫基因新品种和杂 交种,改善棉花的长度、细度和强度。完善工厂化 育苗移栽机械化技术。完善杂交棉制种技术,制种 产量提高20%,成本降低30%。研究棉花减氮补 钾、肥水调控技术,实现节水节肥20%以上,单产 提高15%左右。+ 牛奶研究以提高鲜奶产量及奶制品质量为重点。尽 快攻克良种奶牛繁育关键技术,使奶牛年产奶量提 高500-800公斤。开发新型安全高效饲料配方和饲 养工艺,提高营养调控水平和饲料报酬率。研制奶 制品安徽农垦集团、设备及奶制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 提高奶制品品质和质量。在东北、华北及京津沪优 势产区建立现代化奶业核心示范区,扩大奶牛养殖 规模,提高奶类供给能力。+ 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组织实施农 业科研计划,在资金投入、项目规模和地域布局上 向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倾斜,确保实现核心技术 攻关目标。同时,抓好超级稻、畜禽疫病防治、水 产健康养殖、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等关键技术攻关。 + 各级农业科研机构要紧密围绕《优势农产品竞争力 提升科技行动计划》,明确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 点,充分发挥优势,加强联合攻关,特别要突出区 域研究力量的协作和互补,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 业带建设发挥科技先导作用。+ 二、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加快技术推广和成果 转化
以“十五”期间我部50项重大推广技术为主体,大 力推广能较快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新品种和实用配 套技术。在优势产区,推广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 用玉米、高油大豆、优质水稻等新品种及畜、禽、 渔优良品种,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进一 步提高畜、禽、渔良种覆盖率。加强成熟技术的集 成、组装和配套,推广农产品优质高效规范化生产 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种苗快速繁殖及工 厂化育苗技术,农业投入品污染控制技术,资源高 效利用技术,畜、禽、渔规模化养殖技术,动植物 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先进实用农业机械化及 设施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处理技术等,降低生产 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从实验室研究到商品化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熟 化、中间试验和深度开发,按照“技术—产品—产 业”链式开发模式,重点对超级稻、南方优质水 稻、优质专用小麦、高淀粉及饲用玉米、优质长绒 棉、高油大豆等新品种进行生产性试验、示范,对 无公害猪肉、优质肉牛、高产奶牛、规模化畜禽养 殖等产业化技术进行中间试验,为农业生产和产业 化经营提供成熟配套的推广技术,尽快将科技成果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计划、跨越计划实施力度,做好 50个“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示范县建 设。各地要积极探索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的新机 制、新途径,发挥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经营示范大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努力提 高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效率。+ 三、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步伐,培育 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加强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利 用转基因技术加快优质、高产、抗逆性状的育种材 料创新。加强对微生物农药、新型生物肥料、基因 工程疫苗的研制与开发。加强新型节水材料、设施 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制和开发。加快利用空 间技术、遥感技术,建立并完善农业信息采集、分 析和处理系统,实现对主要农作物农情和农业灾害 的实时监测和预报。+ 在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研究的同时,国家重点扶持农 作物种子种苗、畜禽渔良种、农用生物制剂、新型 肥料、节水技术和设备、设施农业设备和新材料等 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通过实施畜禽基因工程疫 苗、转基因抗虫棉、生物工程水稻、细胞工程双低 油菜等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优势产业和知名品 牌,带动产业升级和技术换代,创造农业和农村经 济新的增长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农业 高新技术领域,支持民营农业科技力量参与农业高 新技术产业化。+ 四、继续加快技术引进,推进农业科教实施“走出 去”战略
围绕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业的关键环节,加快国外 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强大 豆、甘蔗、棉花、苹果、畜禽、水产品等综合技术 引进。加强对出口目标国家安全生产技术的引进与 研究,提高我国特色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在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优势研究领域主动参 与世界重大农业科技研究,加强与国际农业研究组 织和国外著名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重点推动中 美农业科技的实质性合作。+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推进 农业科教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一批农业科技 骨干企业走出国门,以发展中国家为重点,开展实 用技术和产品输出,在境外建立新技术示范推广基 地。引导农业科教单位面向目标市场国家开展技术 创新,形成一批能够占领国外市场和具有经济效益 的重大科技成果。+ 五、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生态家园,促进农业可持 续发展+ 发展农村沼气,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和 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 要手段。发展农村沼气的重点在西部地区、粮棉主 产区和革命老区。按照《全国沼气建设规划》,做 好农村小型公益设施项目建设,把沼气建设与改 厨、改厕、改圈、改路、改水结合起来。扩大“生 态家园富民计划”实施规模,完善和推广“猪沼 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等能源生态模式 和技术。2003年,国家投资补助新建户用沼气100万 户,带动地方发展至少100万户,使全国户用沼气达 1300万户以上。各地要加强项目监管,确保中央投 入直接补助到农民身上。要提高沼气建设队伍素质 和技术水平,推行施工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确保项 目建设质量。各地要努力增加投入,利用扶贫资金 及小额贷款发展农村沼气,并制订优惠政策引导企 业、社会和农民投入。+ 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力度,做好“十五”期间50个国 家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 监测,开展专用小麦、高油大豆等优势产业带和大 城市郊区的基本农田污染状况监测与普查,制定基 本农田保护区整治方案,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 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示范 区,做好太湖、三峡库区、滇池、巢湖等国家重点 生态环境整治区以及集约化农区的面源污染监测和 调查工作。+ 加强农业野生植物管理,开展国家重点保护农业野 生植物基本情况普查,对重要濒危农作物近缘野生 植物进行抢救性收集和入库、入圃,建立一批原生 境保护点。完善采集、进出口审批制度,尽快遏制 资源衰竭与流失状况,促进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开 发利用的良性循环。制定并实施《水生生物资源保 护国家行动计划》,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境的 保护工作,改善渔业生物资源衰退的局面。+ 六、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文 化素质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技术应用的主体,农民科技文化 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 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拓宽农民科技培训内 容。当前要加强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培训,特别是 标准化生产的质量效益型技术培训。同时,针对农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农民转岗的知 识和技能培训。+ 要把绿色证书培训作为农民科技培训的基本制度长 期坚持下去。以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为基础,继 续实施“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选拔培训120万 农村优秀青年,使他们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启动“新型农民创业 培植工程”,从绿证学员中选拔能开展规模化生产 和具有创业能力的优秀学员,通过政策引导、信息 服务、创业资金扶持和后援技术支持,培训新型农 场经营者和农民企业家1万人。启动“农村富余劳动 力转移培训工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开展职业 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提高就业 率。实施“农业远程培训工程”,运用现代信息传 媒手段,扩大技术传播覆盖面,快捷有效地向农民 提供技术、信息服务。+ 加强县、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对重点农 业中专、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绿色证书培训教育设 施建设进行引导性资金投入,整合资源,改善农民 培训条件和手段,建设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 系。+ 七、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 大力加强国家农业科研创新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 农业、水产、热作国家级科学院的科研、实验设 施,提高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水平。建设好农 业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整合科技力 量,开展功能基因的分析鉴定、有利基因的分离克 隆、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建成全国农业生物 技术研究基础平台。启动航天育种工程,对利用航 天技术育成的小麦、水稻和蔬菜等新品种、新品系 进行扩大试验、示范与推广。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库 圃、基础数据监测台站及信息处理基础平台建设, 增强农业基础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和服务的能 力。加强农业生产一线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扶持对当地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地市级农科 所。+ 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从各类农业科研机构和 农业院校中,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重点学科和实验 室予以支持,改善科研手段,提高装备水平,在全 国逐步建成若干个农业高技术、基础及应用基础研 究基地,推动农业科研实现重大突破,在动植物遗 传育种、动植物营养与生理、动植物保护和病虫害 控制、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生物工程与信息技术 等领域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利用种子工程加速农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建设。 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要求,根据育种研究 基础,在优势产区重点建设柑橘、苹果、小麦、玉 米等农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进一步扩大规模, 完善功能,促进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业带建设。进 一步加强农作物原原种及原种场、良种快繁基地建 设,提高大宗农产品和具有出口竞争优势农产品的 质量和竞争力。+ 八、加大农业科技执法力度,促进和保护科技创新 +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生物 技术研究与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健 康。各地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体系建 设,明确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健全执法队 伍,提高人员素质,保障《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 理条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 加快构建技术执法支撑体系,认定和建设一批转基 因生物环境安全评价、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安全和转 基因产品检验三类技术执法机构。建设国家级农业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与检定中心。+ 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和执法力 度,按照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进口管理、临时措 施管理和标识审查认可的程序,严把申请、受理、 审查和审批四道关口,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组织 开展全国执法大检查,严格查处在转基因品种审 定、农用生产资料登记、生产和经营中的违规行 为。正确引导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宣传、生产和消 费,做好标识审查认可与监督实施工作。+ 植物新品种保护是推动植物育种持续创新和种子产 业化的根本动力,是增加育种科研投入、规范种子 市场和促进农业发展的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加大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 保护品种权的意识。建立健全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 体系,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要落实机构、人员和 经费,加强人员培训,保障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 施。+ 要加强和完善植物新品种测试体系、审查技术体系 和执法体系,启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和分中心建 设,认定一批植物新品种快速安徽农垦集团机构和品种 权代理机构。积极引导和推动科研、教学和企业单 位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将植物新品种保护管理纳 入农业科技管理的全过程,为育种创新和种子产业 化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护 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 九、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 结合
推进农业科研机构体制改革,要重点抓好科研机构 布局调整、学科重组、机制转换和队伍建设。强化 中上游科研工作,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重大 应用技术研究要建立“课题来源于生产、成果由市 场检验”的科研立项和成果评价机制,提高农业科 技创新效率。推动一批技术开发类机构转制为科技 型企业,促使农业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按照转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转为科技型企业、转 为农业事业单位和进入大学4种类型,全面推动农业 部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的分类改革。非营利性科 研机构要建成国家农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基地, 为科教兴农提供重大技术成果和科技储备。科研机 构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后,要建立起以投资主体多元 化为基础、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 制度,着力解决经济建设主战场中应用技术开发及 产业化问题,在发展农业科技产业化、推动科教兴 农中发挥中坚作用。转为农业事业单位的机构要重 新定位,面向市场、面向农民,积极开展科技开 发、科技咨询、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积极为科教 兴农做贡献。+ 地方农业科研院所要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 要求,根据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和科研机 构的实际,加快分类改革步伐,发挥区域性农业科 技创新的主导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提供科技支撑。+ 改革和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根据中央确定 的改革思路,推进政府所属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发 展多元化的农技服务组织,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和机 制。政府所属农技推广机构要切实承担好法律法规 授权的执法和行政管理,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 示范,动植物病虫害及灾情监测、预报、防治和处 置,农产品(包括动物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 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疫,农业资源、农业生态 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 农民公共培训教育等公益性职能;逐步将农资供应 以及产后加工、运销等经营性服务分离出去,按市 场化方式运作。对于动植物良种繁育、技术咨询等 一般性推广服务,要通过扶持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场 等试点,逐步探索其职能定位和改革方向。要发挥 政府农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大力培育多种成 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逐步形成政府与市 场互动发展、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新格局。加强农 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之间的联合,推动跨地 区、跨专业推广机构的横向协作,拓宽科技下乡的 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科教兴农工作的领导, 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摆上 重要议事日程。各地要加强对科教兴农工作的统筹 规划,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计划、项目,整合 各类科教资源,提高投资效率。要积极营造良好的 政策环境,吸引和鼓励广大农业科技人员进入科教 兴农的主战场,促进科教兴农工作向纵深发展。 + 来源:农业部网站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胜华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