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



论小康社会

发布日期:2003-02-20 浏览次数:398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党和全 国各族人民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宏伟奋斗目标。充 分认识它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它的科学内涵,科 学制定这一战略的实施对策,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 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据考证,“小康”一词,语出《诗经·大雅》,是 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从狭义理解,它指的是一 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 饱已经有余”。从广义理解,除经济生活之外,它 还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 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礼运》一书,最早 描述了作为一种社会模式的“小康”状态,称: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 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 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 己……是为‘小康’。”在这里,“小康”是与 “大同”相对的一种社会状态或理想。大同,是财 产公有、政治民主、社会文明、保障健全、秩序稳 定的理想社会状态;而小康,则要低一个层次,是 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 礼仪的社会状态。+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 借用“小康”这一概念,描绘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进 程。此后,小平同志又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 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 界定为达到小康。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 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人民 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但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 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是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刚刚迈入 小康社会的门槛,也就是说刚刚“达标”。据测 算,虽然截至2001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已超过11590亿美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下同),但 人均GDP只有912美元,尚不足1000美元;而全国居 民的消费水平更低,仅为436美元。+ 所谓不全面,是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基本上还处 于生存性消费阶段,以教育、体育、文化、卫生为 核心的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 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比如,我国城乡 居民总的消费支出中用于吃喝的比重仍然偏高(据 统计,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 37.9%,刚刚越过小康标准的底线向富裕型迈进;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7.7%,基本上属于刚刚 “入围”小康标准),而用于发展消费乃至享受消 费的比重仍然偏低。+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工农之间和城 乡之间,以及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和生活水 平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 活的诸多方面,以及小康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进 展状况和达到的水平也是不平衡的。以地区差距为 例,2001年排名第一的广东省的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 元,而排名最后一位的地区只有139亿元;在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方面,国家统计局日前指出,若考虑农 民收入中的实物部分以及城市居民收入中的隐性部 分,则城乡收入差距不是3∶1,而是5∶1乃至6∶ 1。另据国家统计局的研究,2000年末,全国初步达 到小康水平的人口是75%左右,言下之意,即使是 目前这种低水平的小康也还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没有 达到;截至目前为止,全国还有3000万农村人口的 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还有将近2000万人生 活在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等等。+ 综上所述,党的十六大所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奋斗目标,是针对我国目前所达到的低水平、不 全面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状态而言的。因此,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更”, 即“更高水平”、“更全面”和“更平衡”。
所谓更高水平,是指到2020年使我国的经济总量和 人均收入要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我国的小康社 会建立在一个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具体而 言,就是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即达到36万 亿人民币(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4万亿美元);而 人均GDP将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目前水平的前提 下超过3000美元,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实现上 述目标意味着,2001年—2020年的20年,我国国内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要保持在7.18%左右。这在我 国目前经济总量已超过9万亿元人民币的情况下,无 疑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如果我国的GDP能够保持 这样一个增长速度,那么我们将创造一个在人口大 国连续高速增长近50年(从1978年算起)的历史性 世界奇迹!
所谓更全面,是指到2020年使我国居民在解决温饱 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更为充分的满 足,获得政治、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充分的满足,获 得优美生态环境和个性自由方面更为充分的满足, 等等。这个“更全面”,体现在物质文明方面,就 是使经济更加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体现在政 治文明方面就是使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更加完善; 体现在精神文明方面,就是使科教更加进步、文化 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从定量指标来看,到 2020年,要力争在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 下,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达到35%左右,农村居 民的恩格尔系数达到45%左右;从人类发展指数 (即人类生活质量指数)来看,要使人口平均预期 寿命、总入学率和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绿地 面积、空气质量状况等反映人类生活质量的卫生指 数、教育指数和环境指数大幅度提高,使人类发展 指数超过0.8(2000年,我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为 0.726,在174个国家中列第96位,如果到2020年我 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达到0.8,则可进入前60位的行 列),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所谓更平衡,是指到2020年使我国目前明显存在的 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社会阶层差别等 不断扩大的趋势得到扭转并逐步缩小,使中等收入 者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具体而 言,一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力争2020 年城镇化率由2001年的37.7%上升到50%以上;二 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使第三产 业在GDP中的比重由2001年的33.6%提高到50%左 右,使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出在 工业总产出中占据主导地位;三是采取有力措施抑 制和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 距;四是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采取有力措 施减少贫困人口,到2020年使我国的人类贫困指数 由14.9%下降到10%以下。+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 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 人类自身的协调发展,其本质是富民强国、民主进 步、文明和谐,亦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 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 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令 人鼓舞,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 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特别是对 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就更是如此。如上 所述,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 位,但就人均水平而言,我们还只是从总体上初步 达到小康,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 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教 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 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 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 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 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 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 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 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 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等等。所有这些, 都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 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否则,在国际 间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我们强国富民、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所谓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正是我们面临的国际、 国内形势的真实写照。+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 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正如党的十六 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 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 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 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 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 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要想巩固执政 地位,就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优化人民的社会环 境和文化氛围。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经 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是决定一个执政 党政绩合法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 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都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 就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关 键是它能比后者创造出更高的社会生产率。这种更 高的社会生产率,必然表现为人民更高的物质和精 神文化生活水平与质量。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需要,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 越性的需要。+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 要求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要贯彻上述“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就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 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 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 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把目前这种低水 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推进到更高水 平、更全面和发展更平衡的小康,无疑是贯彻“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本质上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和质量,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也就 是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是历史的、逻辑的统一。+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 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实践证明, 能否立足国情而又面向世界,能否解放思想而又实 事求是,能否尊重发展规律而又不因循守旧,制定 一个符合人民愿望、体现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和行 动纲领,是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产生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万众一心去夺取 胜利的关键。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 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根据人民的 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 从而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并取得了胜利。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 标,无疑也是一个符合国情而又顺应时代,代表着 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体现了事业发展的需要,实事 求是而又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 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 大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是基础。因此要实现 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体而言,就是要走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 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就是要积极推 进农业现代化和西部大开发,加快城镇化进程,使 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就是要深化国 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 战略性调整,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的共同发展;就是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 善宏观调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 原则,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 现共同富裕;就是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 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 革促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 民生活。+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下几个问题 的解决尤为关键。一是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 村的城市化、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市民化;二是 不断扩大就业,缓解体制转轨、城市化发展与就业 增长之间的矛盾;三是切实保护产权,发挥产权的 长期激励作用,为新一轮改革培育驱动力;四是缩 小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五 是培育企业国际竞争力,使对外贸易和投资成为我 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发动机,等等。+ 第二,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其能 否实现的重要保证。政治与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制 约、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表明,离开了政治文明的 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难以顺利进行。我们要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 主制度,以加强党内民主为切入点,推动社会民主 的扩大;要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 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改革和完善党的 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 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 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要正确运用经济、行政、法律 等各种有效手段,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安定团结的 局面。+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 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制度经济学 的研究表明,文化、道德作为一种持久的力量,对 于减少社会交易费用,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具有重 要的作用,被称为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之外的第三 种调节。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 且是顺利推进其实现的强大动力。要牢牢把握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 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要切实加强 思想道德建设,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培育 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另外,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和平外交, 维护和平、稳定的内外部环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千万不可忽视。
刘方李振明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胜华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