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



皖河农场:打工创业潮催生“草根打经济”

皖河农场:打工创业潮催生“草根打经济”

发布日期:2007-01-24 浏览次数:2159

      元月20日,安徽农垦皖河农场农工朱精明携一家4口从东北某城市踏上回乡的旅途,三年前还是农场贫困户的老朱如今已是出了名的“馒头大王”,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近年来,当地像朱精明这样外出创业的农工近万人,年劳务总收入超过1亿元。劳务大军奔走大江南北形成了新一轮创业热潮,催生了农场特色的“草根经济”,让一批弱势群体脱贫致富。
      皖河农场总人口2.6万人,而耕地面积仅5.4万亩,人均耕地不足3亩,是全省垦区人口最多的农场,人多地少导致“僧多粥少”,职工处于低收入水平,出现了一批弱势群体。农场针对这一情况,实施了“燕南飞”计划,有序组织和引导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到城市中寻找创业之路,“跳出农门走进致富门”。越来越多的农场职工加入了劳务大军的行列,出现了亲戚带亲戚、乡邻带乡邻、朋友带朋友的“磁场”效应。
      尤为突出的是“馒头产业”异军崛起,这种手艺易学易会,通常是“亲戚传帮带、夫妻开张快,自己做老板、一天三千块……”,许多贫民通过发馒头而发家致富,馒头产业成为“疯长”的“草根经济”。还有不少农村泥瓦匠到城市艰苦打拼,渐渐从底层跃出,成为崛起的“贵族”,该场中联分场龙口队农工陈庆明1998年外出打工,从泥瓦匠做起,当初几年内所得刚够温饱。但他始终不泄气,从建筑工人逐渐成为包工头,后来经营地产生意,目前在上海市拥有2000多万元资产,并在当地购置了豪宅。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他们原本属于农场的贫民阶层,文化程度不高,大多为初中甚至高小文化,在人流汹涌的城市他们没有任何依靠,但他们却靠着一双手,靠着“草根精神”创造了财富,拥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胜华新材料